2023年永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落實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情況

日期:2024-06-27 09:17 來源:永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 | | |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3部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實施方案》(國市監綜〔2022〕80號)精神,圍繞總局提出的“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的工作總思路和“一個大市場、兩個強國、三個監管、四個安全”的工作著力點,結合全國、全省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深化“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精心研究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不斷提升市場監管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護航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將工作落實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ㄒ唬┲ν七M高質量服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1.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破解市場主體“十問”,持續開展“四減一提升”活動(即: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提升服務效能),全面落實企業名稱“自助查重、自主申報”、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便利化、經營范圍登記規范化、簡易注銷、個體工商戶全程智能化登記等改革舉措,按照“一照通辦、一碼通用、證照分離、照后減證”的要求,提升各類型企業的設立、變更、注銷、備案等各個環節便利度,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一窗通辦”“跨域通辦”“4個工作時辦結”“一件事套餐”常態化,全力打造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的“便利永安”。1-10月已有1000多家企業通過登記系統申請登記;1000多戶企業受惠于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辦理各類企業簡易注銷登記663多戶;辦理“一件事”集成套餐9件;486戶個體工商戶自助辦理營業執照;辦理外商投資企業各類登記35戶次;設立登記各類企業947戶,平均每月新設企業90多戶,表明大眾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市場活力得到激發。同時,落實“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啟動容缺受理機制,為總投資75億、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永安抽水蓄能電站重點項目核發營業執照助力項目快速落地;開通“綠色通道”幫助200多家企業快速落戶和變更登記手續,收到錦旗3面,表揚信1封。

  2.著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引導各行各業深入實施卓越質量管理模式,積極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重點指導幫扶福建翔豐華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申報第八屆福建省政府質量獎,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標準培訓,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指導,幫扶企業查缺補漏,完善申報材料,目前該企業已從全省64家申報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27家現場評審企業名單。組織中國方圓認證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的認證技術專家,對10家小微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培訓指導。今年來,通過線上方圓E學院、線下集中培訓、企業現場指導等形式,累計為永安小微企業培訓11場次100人次。開展“增強質量意識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 “質量月”系列活動,舉辦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作公益專題講座1期,攜手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辦“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專項視頻培訓會1期,組織我市重汽集團、建新輪胎、智勝化工等50家企業負責人和質量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

  3.著力推進知識產權創新運用。以“知創福建”福建水院工作站及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工作站為抓手,組織開展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專利、品牌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冊商標8300余件,國家地理商標 18件,均居三明市首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283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22件,列居三明市第二位。深入開展“入園惠企”行動,繼續推進“專利貸”工作,落實專利開放許可制度,推動更多專利實現轉移、轉化、獲得質押貸款,指導超然(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安市鼎豐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權質押貸款登記,為企業融資9000多萬元;指導2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家專利權質押貸款企業、5家專利許可轉讓、3家專利貸貼息爭取省、三明市78.4萬元獎勵金。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今年來辦理商標案件3件,專利裁決案件1件,受理專利糾紛3起,有1件入選省級典型案例,位居三明第一位。開展商標富農工作,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注冊商標,指導涉農企業、行業協會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今年來,指導“永安粿條”“永安小陶柑橘”“永安小陶大米”“永安貢雞”收集相關資料完成地理標志商標申報工作,指導地理標志商品“安貞旌鼓”做好續展工作,指導“永安冬筍”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注冊認定。

  4.著力推進浦永合作對接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積極配合開展“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深入開展“五比五曬”“大招商招好商”活動,加強滬永對接政策落實。今年3月份,舉行兩地市場監管局對口交流座談會,并成功簽訂《浦永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合作協議》,兩地在商標、專利方面實現了信息共享,開展專利產業化合作和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助力了我市重點產業升級和產品多樣化發展,我市地理標志產品“永安筍干”進入“上蔬云菜”交易平臺,打開了我市農產品在線上進入上海大市場的銷售渠道;在“上海浦東第十五屆農博會”上,我市地理標志產品“永安黃椒”“永安內爐芙蓉李”“永安筍干”成為“明星”產品,“永安筍干”(手剝筍產品)榮獲最受歡迎農產品獎。同時,兩地合力端掉一個制售假冒“上?!绷蚧窃砀C點,查封價值2.8萬余元的假冒“上?!绷蚧窃?,有力維護了“上?!迸粕虡藢S脵?。質量計量合作方面:4月份,我局局長帶隊到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進行交流學習,并促成永清石墨烯研究院與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達成技術合作事項。9月份,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了浦東新區舉辦的“加快浦東引領區質量建設 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質量安全月主題宣傳活動,浦東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我局分享了在質量規劃、品牌建設、標準化創新、首席質量官等質量領域的創新和成果,并攜手舉辦“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專題視頻培訓會,通過騰訊會議室對我市50余家企業進行線上培訓,有力提升了我市企業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11月2日-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力率隊到永安市交流考察,簽訂《上海市浦東新區與福建省永安市市場監管合作備忘錄》,陸家嘴市場監管所與我局新安市場監管所簽署了《共建協議》,對我們進行結對幫扶,還成立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計量質量檢測所永安服務隊,向永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捐贈近百萬元的高端計量檢測設備。

  (二)著力推進高質量監管,進一步維護市場秩序

  1.著力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全面推進落實落細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全市6213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實現食品安全包保對應關系100%建立,全面實現閉環管理。嚴格食品許可,持續推進“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目前,我市已注冊食品“一品一碼”追溯系統的食品生產企業49家、上傳電子追溯信息712萬余條;食品銷售單位406家、上傳電子追溯信息1703萬余條。深入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完成3家餐飲服務“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單位創建申報工作。推廣使用“外賣封簽”,累計投放使用“外賣封簽” 190.1萬張。制定2023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方案,投入抽檢經費67萬,目前已開展監督抽檢食品673批次,完成檢驗450批次,不合格19批次,已立案查處;完成1256批次快檢,發現陽性樣品7批次。開展春節食品、年夜飯、春節廟會、春季開學食品安全、“三月三”活動、茶葉過度包裝、中高考食品安全、食鹽市場、肉類市場專項檢查,立案查處食品案件21件,罰沒6萬元。

  2.著力抓好“兩品一械”安全監管。一是嚴格行政許可登記,辦理藥品和醫療器械許可登記133件,諾件升級即辦件104件,壓縮行政許可時限90%以上。二是加強信息化監管,完成藥品網絡銷售企業信息報告接收42家,特殊藥品監管系統特殊藥品入庫信息勾對26家321條,督促106家藥品零售企業和4家醫療機構入駐碼上放心系統并完成藥品信息追溯,開放國家局授權并及時完成藥品信息尤其是毒性藥品信息追溯,全面提升藥品質量監管信息化程度。制定2023年全市“兩品一械”監管計劃,全面開展“兩品一械”監管,立案7件,罰沒5.46萬元。三是聯合媒體開展化妝品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進一步樹立廣大人民群眾用妝安全意識。四是聯合公安禁毒大隊、衛生監督所開展麻醉和精神藥品、肉毒毒素、放射性藥品、疫苗使用質量規范檢查。

  3.著力抓好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召開全市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工作推進會,認真貫徹落實“兩個規定”,開展“特種設備企業主體責任推進年”活動,制定印發《永安市2023年度特種設備常規監督檢查計劃和重點單位目錄》,明確醫院、危險化學品、電站鍋爐、人員聚集地、游樂場所等重點整治單位,扎實開展重點時段、超期未檢、危險化學品相關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今年來,開展“安全生產月”和“特種設備案例宣傳周”宣傳活動,落實電梯困人應急演練1次。開展監督檢查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227家,下達監察指令書10份,已整改反饋10份;新登記特種設備274臺(件);開展特種設備動態監管平臺隱患“清零”行動,今年來,檢驗機構共上報的重要事項112件,已閉環處理92件,另有20件正在調查核實整改閉環中。委托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三明分院對我市11臺小型蒸汽鍋爐進行水容積鑒定;開展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整治,提前完成9臺整治任務。對各大型游樂設施運營單位開展全面的安全檢查和應急救援能力安全排查整治,下達《監察指令書》1份,另有一家旅游觀光車使用單位已報停。開展燃氣安全專項檢查,對使用燃氣的餐飲店、飯店、食堂進行拉網式安全檢查,對可燃氣體報警裝置安全安裝不到位、未使用金屬安全軟管、掛牌巡檢未及時更新等安全問題,督促整改到位。

  4.著力抓好工業產品質量監管。指導督促轄區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建立完善并落實“兩員四制度”(“兩員”:質量安全總監、質量安全員;“四制度”: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質量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原輔料控制以及開展相關安全評估驗證、不合格產品管理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對轄區5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例行檢查。開展 2023 年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對全市8家機動車安全檢測機構專項開展監督檢查。圍繞溶解乙炔、工業過氧化氫等易因質量不合格引發安全事故產品和其他危險化學品水泥等風險較高等重點產品組織開展生產企業自查自糾,以原材料進貨檢驗、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為重點環節,以生產設備、檢驗設施等為重點對象,逐一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配合省局對我市的眼鏡、危險化學品、食品包材、化肥、水泥等產品監督抽查,提升質量管控水平,共抽檢30批次。創新醫療衛生計量器具監管方式,聯合市衛健部門部署開展醫療衛生計量器具專項監督檢查工作。開展計量助力質量提升行動,目前已完成“福建省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系統”496家單位10068臺件強檢器具的備案工作,完成強檢工作計量器具檢定9441臺件。

  5.推進“點題整治”和“鐵拳行動”。結合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將傳銷納入專項斗爭延伸打擊范圍, 以民生痛點、管理重點、治理難點為突破口,繼續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和“點題整治”。一是推進整治臟亂差店家入駐外賣平臺問題,積極強化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線上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通報線下進行處置,線下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進行線上倒查,及時下線27家商戶,要求25家不合規商戶進行整改,發現問題數13個,均已整改到位;開展4期餐飲行業“紅黑榜”,共公布“紅榜”餐飲服務提供者8家,“黑榜”餐飲服務提供者4家,已完成整改3家。二是推進整治中小學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問題,摸底調查確定了我市20家中小學食堂為整治對象,并引進指導第一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永安市膳禾安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做好中央廚房建設工作;監督開展秋季開學食品安全檢查工作,共發現問題線索23條,共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數121個,下發當場行政處罰3份。三是推進整治食品生產環節兩超一非問題,制定《2023年食品生產安全監督檢查工作計劃》,《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列出“兩超一非”主要風險清單,將整治食品生產環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添加非食用物質的問題整治工作常態化,2023年計劃在生產環節抽檢食品125批次,目前已完成抽樣檢測100批次,已出報告65批次,檢測結果均合格。四是推進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范問題,開展公司類培訓機構登記,目前已登記15家;會同市教育局開展“百日會戰”行動,對未取得白名單的88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拉網式排查,引導6家培訓機構規范收費價格公示,督促20家培訓機構使用規范合同文本。

  6.著力推進監管執法工作。一是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制度。今年來組織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2次,共抽市場主體259戶,發現問題15戶。聯合市農業局開展農藥化肥“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市場主體1次15戶。配合三明市局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30戶次。二是加強企業信用監管。2023年來,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799戶次,移出異常名錄362戶次;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212戶次,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50戶次。今年來,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15件(簡易158件,一般程序57件),罰沒58.3萬元。發生行政應訴案件2件,其中一件一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二審上訴人撤訴,另一件尚未判決;收到永安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答復書15件,提交書面行政復議答復書12份,復議機關已審結8件(其中維持5件,因申請人撤回復議申請而終止審理1件,重新作出處理1件,駁回申請1件)。

  7.著力做好消費維權工作。一是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行動,聯合市人大、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在豪門御景休閑廣場設置咨詢臺、擺放展板,圍繞“提振消費信心”主題舉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活動,現場發放宣傳材料1000余份,接受現場咨詢300余人次,現場還進行假冒偽劣產品鑒別、食品安全“你送我檢”農殘快檢等活動,讓食品抽檢工作貼近和融入公眾生活。開展3·15集中銷毀假冒偽劣產品行動,共銷毀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假冒偽劣過期的各類白酒、不合格食品、化妝品等共計27種品類總貨值15余萬元。二是做好消費投訴舉報受理工作,今年來,受理消費者投訴1072件,舉報359件,接受消費者咨詢365人次,爭議金額27.92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84萬元。提供訴轉案線索15件,立案5件,涉及金額1.34萬元;1-8月,受理12345訴求件504件,受理信訪件11件,辦結率均達100%。

  8.推進企業年報工作。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計有7383戶內資企業(年報率95.88%)、90戶外資企業(年報率100%)、86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率97.86%,三明市第三名)、22747戶個體工商戶(年報率60.72%)通過公示平臺成功申報并公示了2022年度年報。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