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民政廳 福建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各設區市民政局、財政廳,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財政金融局:
為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福見康養”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發展公辦養老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對部分服務受眾少、基礎設施差、安全隱患大且無法整改的鄉鎮敬老院,依法依規進行“關停并轉”,省民政廳、財政廳制定了《福建省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24-2025年)》?,F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民政廳 福建省財政廳
2024年9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24-2025年)
根據《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福見康養”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結合持續深化“點題整治”工作要求,為提升全省鄉鎮敬老院整體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要求
以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主線,立足兜底線、補短板、提質量,堅持需求導向,進一步加大省級福彩公益金支持力度,發揮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統籌規劃,有序推進,全面改善鄉鎮敬老院設施條件,提高集中供養服務能力。到2025年,鄉鎮(街道)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建有率不低于60%,設施條件得到較好改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逐步加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兜底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二)基本原則
注重需求保障。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公益屬性,充分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科學編制建設改造方案,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和低保、高齡、失能等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注重布局優化。充分考慮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等要求,結合本地區服務對象人數、分布,以及環境、交通、醫療等情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完善和優化鄉鎮敬老院規劃布局。
注重資源整合。充分利用現有服務設施,通過改擴建轉型升級,提質擴容,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深入開展小、遠、散機構整治,整合提升資源利用率。
注重品質提升。重點通過增加功能分區、改造升級消防設施設備、護理型床位、無障礙設施、應急呼叫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等,提升機構安全管理、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能力。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摸清底數。組織開展特困人員和供養服務機構摸底排查,逐人逐戶、逐個機構深入調查,詳細了解本地區特困人員的基本情況和集中供養需求,全面掌握現有供養服務機構的設施條件、設備配備、供養能力、供養狀況、保障條件、服務水平以及轄區內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意愿等情況。組織開展低保、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集中托養需求調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此基礎上,按照確保既定目標實現、兼顧服務功能拓展的思路,科學測算本地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床位需求,合理制定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改造計劃,分年度分階段推進,切實做到精準建設、精準改造、精準提升。
(二)分類轉型升級。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按照“關停并轉”四個一批分類實施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
關閉注銷一批。對安全隱患大且無法整改的鄉鎮敬老院,要依法依規辦理機構關閉注銷、終止服務。涉及現有入住人員轉移安置的,養老機構應當根據服務協議約定與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協商確定安置事宜,縣級民政部門應當為養老機構妥善安置老年人提供幫助。
停業整改一批。以“點題整治”為抓手,重點整治養老機構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對發現存在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風險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
撤并整合一批。對服務受眾少、基礎設施差、床位使用率低的鄉鎮敬老院,在確保鄉鎮(街道)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建有率不低于60%的基礎上,有序實行撤并整合。撤并后騰退的原址,鼓勵因地制宜優先改建為長者食堂、農村幸福院、老年大學學習點等農村養老服務場所。
轉型改造一批。對人口集中、地理位置較好,有改擴建條件,且所在鄉鎮及周邊確有較大機構養老需求的敬老院,可不調整規劃用途、不額外占用建設指標,實施原地改造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機構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三)加強運營管理。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國發〔2016〕14號)要求,將政府設立的供養服務機構運轉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強化供養服務機構經費保障。根據服務對象人數和照料護理需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備工作人員,加強護理型服務人員配備,合理配備使用專業社會工作者。加快建立健全崗前培訓和工作人員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制度,加強對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四)依法規范退出。縣級民政部門要審慎對待鄉鎮敬老院的關停撤并,要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合理研判,依法經縣級人民政府同意后,提出機構核減意見并向省民政廳報備,建立鄉鎮敬老院動態管理備案制度。對計劃關停的,鄉鎮要對特困供養對象逐一入戶宣傳,及時掌握兜底保障對象真實需求情況;對計劃整合撤并的,縣級民政部門應提前三個月向社會公開撤并名單及整合方案,主動答復家屬咨詢,接受社會監督。關停撤并過程中,應保障原服務對象利益不受侵害,確保原服務合同約定的服務標準不降,服務內容不減,服務待遇不變,短期內服務收費不變。應及時做好老年人及家屬思想工作,確保老年人有序、安全、穩定入住新的服務機構。要重點關注社會輿論導向,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及時答疑解惑,避免出現負面輿論影響。
三、明確改造標準
已申請過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補助的鄉鎮,不得重復申請改造。各地要參照《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老年養護院建設標準》(建標144-2010)等相關標準規范,結合本地實際合理設定鄉鎮敬老院改擴建的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
(一)床位建設。擴建新增護理型床位,項目建成后總床位應不少于80張,且不得超過200張,項目建設床均面積宜在27.5-32.5平方米之間,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
?。ǘ┫栏脑?。要把保安全、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結合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對照《養老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民辦發〔2023〕13號),逐項做好排查整改。
(三)適老化改造。要對房屋建筑及設施按照功能性質合理分區并進行適老化改造,確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員全部實現集中供養;有條件的地方可對照智慧養老院標準,增設應急呼叫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等。
(四)增強長期照護功能。增設失能人員生活服務照護單元以及醫療護理、康復服務等醫養結合照護單元,并配備相應比例專業化照護人員,優先滿足縣域內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需求,重點為特困人員、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償托養服務。
(五)設施設備購置。各地應結合實際參照《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施設備配置》(GB/T 33169-2016)購置設施設備,一般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30%。
四、資金安排
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改造資金,由省級福彩公益金、地方財政資金、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運營等多渠道組成。省級福彩公益金采取因素法分配,考慮各地需求、財力和績效因素,用于補助項目新改擴建、購買相關設施設備等。同一項目不得重復申請不同省級專項資金。項目屬地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夯實項目資金拼盤,統籌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國債等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改造作為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升公辦養老機構能力的基礎性工程,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資金保障,加大推進力度。
(二)落實規劃銜接。加強與“十四五”養老服務有關規劃、“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等的銜接。要認真做好項目審批、用地審批等前期工作,落實建設條件,確保資金一經下達即可開工建設。
?。ㄈ┖粚嶍椖壳捌凇?/b>各地申報項目前期工作條件要成熟,項目應已備案或可研已批復。各縣(市、區)申報材料應包括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項目投資備案表或可研審批文件、項目業主單位蓋章的項目承諾函。
(四)強化績效評估。各地民政與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本地區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與績效評估。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要擔負起推進本地區轉型升級工程的職責,落實改造要求,嚴把工程質量。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號: